出自:编辑 奥格派 / 图片 奥格派会员提供
奥格派
古墨收藏的盛于明代,到晚清民国时达到巅峰。不过,之后动乱浩劫,白云苍狗,墨又沉寂在纷扰之中,而它正真兴起却是由于2007年的拍卖,正是因为对书画和文艺的热情促使了古墨的成交量不断增长。
古墨收藏家王毅先生的“墨色馨远 - 王毅藏古墨及文创衍生产品展”近期正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展览包括王先生收藏的大量珍稀古墨藏品和相关学术著作,及当代书画名家的墨迹与文创产品,令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房墨宝的艺术魅力。
“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既有集书画、镌刻、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外观,又有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宜书宜画的功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中国人的理念中,墨是文人情结的体现,以墨言志、以墨抒情、以墨咏怀,墨诠释着文人气息和高雅情趣,因而千百年来备受文人雅士喜爱,自古便有“紫金不换,名墨难求”的说法。
古墨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之一,从古至今一直作为书写,绘画,传拓和印刷的基本颜料。墨的发明、制造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传承起过重要作用。 其制作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且风格迥异,特点质细易磨,黑润有光,芸香沁人。即使现代的科技日新月异,但传统的笔墨纸砚对中国已经富裕起来的知识分子阶层仍旧意义非凡,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深厚的情愫。从墨的材质品读坚如玉,纹如犀的器物美感,从墨的纹饰索解中国传统书法、绘画雕刻、文藻的氤氲气象,从墨的铭款辨识前人史迹的雪泥鸿爪,从墨的完整存世和研磨消蚀思考生命的价值体现,情怀,感悟,寄托,从而体现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内涵。墨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经历了从初创、 发展、鼎盛到衰落的千余年演变,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衰亡的全过程,是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古墨收藏的盛于明代,到晚清民国时达到巅峰。不过,之后动乱浩劫,白云苍狗,墨又沉寂在纷扰之中,而它正真兴起却是由于2007年的拍卖,正是因为对书画和文艺的热情促使了古墨的成交量不断增长。当然,古墨的回报率不会如瓷器、玉器和书画那么明显,但使用老墨的书画家越来越多,而制墨过程中取烟、合料等环节相对促使环境日益恶劣,所以从业者越来越少,加之熊胆、麝香、沉香等原料的稀缺,用传统工艺制成的墨变得越发的低产和供不应求。不仅仅如此,文房中传统的砚台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2008年,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墨就以448万元人民币的拍卖价成交。这套集锦墨一共十锭,由清代汪节庵制造。每枚墨锭一面是一首乾隆御咏西湖十景的七言律诗,阴文楷书填金,另一面模印浅浮雕西湖十景图画中的一景,“苏堤春晓”、“雷锋夕照”、“平湖秋月”等,诗景相配,古风盎然。张大千曾经言:“欲找好墨,要光绪十五年前所制的,乾隆御制的更好。” 从品质上来说,收藏古墨,清代的墨最好。因为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制墨业达到了巅峰。过了这个时期,清末年间的制墨所用的原料漆和桐油大量出口,而进口的则是大量的炭黑,令中国的传统制墨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所以在品质上就差了很多。
古墨价格决定性的因素是年代,“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因古墨难以保存,唐宋墨已很难见到,明墨传世的也极其稀少,名家和名人制作的墨更是身价不凡。以年代论,明代的墨,尤其是万历或之前的墨品,不会在市场流通,即使偶尔出现,也是残品居多。全品明墨大多数被保存在国家馆藏机构和家族收藏之中,罕见至极,万金难求。
在中国的制墨史上,宋代有潘谷、张遇、叶茂实等名家。如潘谷手制的“松丸”、“狻猊”等墨,“遇湿不败”,“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被誉为“墨中神品”。而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于鲁的名贵药构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程君房自诩“吾墨百年之后金不换”。此明代三大家的墨式样多样,装饰华丽,图案精美,争奇斗艳,“五岳真形阁”、“东岳泰山赞”、“九鼎图”、“百雀图”均是珍品。清代有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的”四大制墨名家”,其中曹素功的“紫玉光”、“苍龙珠”,胡开文的“御园图墨”、“御制棉花”,汪近圣的“耕织图”、“罗汉赞”等古墨,图案精美、人物刻画细腻,装潢考究,空前绝后。1915年,民国休宁胡开文出品的“地球仪墨”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这些公认的名家所制的墨,每锭其价不低于百万。以清墨为例,御墨和贡墨制品为上,名人文人定版次之,墨家名品再次,普品最后。
御墨用于帝王自用,往往是宫中召集最好的匠人来制造,整个过程都是由官府监造。明朝御墨传世的有“永乐国宝”,宣德“龙香御墨”等。清朝从康熙年间起由内务府自造御墨,以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朝都延续这种习惯,所以这类御墨外间流传甚少。贡墨是封疆大吏或朝中大臣嘱制墨家制造进呈给皇帝用的,或是盛产之地每年向皇帝进贡,如歙县在道光朝以前,每年要想朝廷进贡墨三次,分春贡、万寿贡、年贡。这些墨通常做工精美,烟料上乘,上面写有有进呈者的名款、年号,或制墨家的名款,如“太平清玩”既有“臣徐元梦恭进”款,又有“康熙乙末年臣曹定远谨制”款。而名人文人自制墨,是那些书画名流、达官显贵在墨店或请墨家按自己的情趣定制的专用墨。因是按需定版刻模,量小稀少。在烟料、图案、花纹、做工考究精到,又因文人自订参与,既有集书画、题铭、镌刻、造型等众多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內涵,又有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宜书宜画的珍藏级的品质。此外,还有珍玩墨、普通墨、礼品墨和药墨。珍玩墨是以赏玩为目的的墨,如明代程君房的“百子榴”墨,重仅二三钱,根本不能磨用。普通书写用墨,这个比较特殊,同一个制墨家制的只因质量的差异,价值可差十倍。礼品墨是专为喜庆送礼用的墨,如送寿礼的“寿屏墨”,送婚礼的“百子图”墨,送学生入学的“手卷墨”等,这种墨注重外表形式,烟料往往较差。至于药墨,因油烟不能入药,这类墨都用松烟,如乾隆时詹子云所制“八宝药墨”等。
一锭好墨需要“质细、胶轻、色黑、声清”,方能达到“焦、浓、重、淡、清”(墨分五彩),再加上白纸自有的颜色,画家和书法家才能创造出一个层次分明的艺术作品。墨汁与古墨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不同的,古墨作画历经数百年墨色依旧,但现代墨汁短短几十年就出现色差。传统古墨工艺素有“万杵”之称,即墨工杵打墨胎一万下方成。这种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模式,是制墨家族代代传承下来的。虽然古墨和新墨的质量和工艺几乎完全一样,但古墨具有一种岁月的沉积和名人所制或所用的附加价值。
王毅先生收藏墨品有30多年,已藏有上自宋明、下至当代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墨2000余锭,1000多件组,其中老墨约占90%,老墨中又以明清墨品居多。比如,清代”四大制墨名家”制墨、监造墨及御墨,历代名人自用墨、礼品墨,及反映辛亥革命、解放运动、抗美援朝等时代特征或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墨等。他著有《中国墨文化大观》、《古墨》等著作也非常值得一看。
相关活动:墨色馨远 - 王毅藏古墨及文创衍生产品展
Comments